恐咖兵糖的微博客实例

微语

恐咖兵糖 . @kkbt,

虽然知道要求每一个自媒体都保证客观,信息准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但是自媒体的造成影响却分毫不少。
几年前,网友讨论过知乎为什么失去了专业性。有人评价,知乎原本是邀请制度,社会精英比例高,他们之间交流的内容质量很高。而在知乎转变经营方向之后,大量普通人涌入,普通人可比社会精英多得多,并且交流内容专业性不强。整体用户分布趋向于普通人之后,内容也当然是普通人水平的了。
想想确实如此,要求每个用户都是精英并不切实际。而知乎的主要问答形式,其实是比自媒体门槛更低的。很明显,更多普通人当然更喜欢能读懂的故事,逗人一笑的回答,更能共情的情绪发泄,而不是正确,或者是理性多于感性的分析,模棱两可的高深知识。
然而很多客观评价,褒贬或分析利弊。其实很难说讨人喜欢,有时就是两边不讨好。其实有时我也讨厌这个,“那些读书人怎么总是说着正确的话,没个准信,一点也不爽利!”
另一方面,很多普通用户缺少考究一个事物所需的渠道,知识,见识等等,甚至没做深入了解就开始发表看法。就像我上次考究一句诗词出处,知乎网友的“可能是”“好像是”“应该是”“印象中”等回答中,出现了三个作者。甚至可能出现评价一个事物,开头一句话有关,剩下全靠编和猜。基于来源是不可靠的网络的观点,本身也不可能保证可靠。我去了解一个金属冶炼也是,有错误之处,有专业人士建议看书而不是到知乎上问问题。
此外,知乎用户虽然趋于普通人,但是具体来说网络上的给出的用户画像上来看,本科以上高学历者,30 岁以下都是七八成。以职场白领和大学生为主;已有工作者,收入较高,月薪15k~30k;在校学习者,收入少,但求知欲高。
在一些具体事物态度或立场上,整体立场大概会是一个中产阶级立场。其实从知乎上的商业广告也能看出来用户群体。估计刚跨过温饱,达到小康水平线的人,是不可能买知乎好物的,也不会买知乎关于心理或哲学的网络书籍。

Open thread
在 超光速-月下微语 查看